日前,巴黎奥运会奖牌出现镀层脱落等问题引发热议,也让不少网友回忆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
有钱难买金镶玉。黄金和玉石的结合,寓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象征着尊贵与吉祥,体现中国玉文化的端庄雅致之气。
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已有四五百年历史。2021年,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郏县金镶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港澳台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一起前往郏县姚庄回族乡三郎庙村,探访这一传统技艺的奥秘吧!
Part.01有钱难买金镶玉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金镶玉的历史与和氏璧颇为相似。传说王莽篡位后,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皇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于地上,崩掉一角。后来王莽寻来能工巧匠对其修补,用黄金镶上缺角,称之为“金镶玉玺”,不但掩饰了缺陷,而且使之愈加精致、华贵,增加了观赏性。金镶玉自此横空出世。
郏县金镶玉工艺的灵感来源于“金镶玉玺”这一古老智慧。这种手工技艺又称镀金锡镶工艺,是在玉石、陶瓷、紫砂、琉璃等器物之上镶锡包金,通过艺人的奇妙构思和精巧双手,展示多姿和万美。
老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是说其稀少、珍贵;又说“有眼不识金镶玉”,喻其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镶玉中的“金”象征男儿的刚强,“玉”象征女子的柔美,金玉结合,则象征高贵与纯洁,此所谓“金玉良缘”。
美好的事物大都难逃艰辛和坎坷。大清乾隆年间,在外国进贡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叫“痕都斯坦”的奇珍异宝中,就有几件镶嵌有金银饰品、贴片的器皿,精美绝伦,征服了那位文艺皇帝的心,寻理仿制,把玩赋诗,古老的金镶玉和西方的时尚元素碰撞、融合,迸发出艳泽的光辉。随着清朝的没落,大批宫廷技艺失传,金镶玉也未能幸免,因此晚清道光之后极为罕见,民间流传更是凤毛麟角,艺术的流动在窒息中丧失了游走和发展。
Part.02品茶喝出老技艺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史料记载,万里茶道是一条国际古商道,南起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此后又延伸至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总长1.4万公里,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其参与人口之多、行经区域之广、商品流通量价之大、对历史文化影响之深,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
地处中原腹地的郏县姚庄回族乡占据万里茶道核心驿站位置,来往亚欧的商贩常在此歇脚。始于唐、盛于宋,千百年来,姚庄回族乡茶肆林立,劳动人民在闲暇之际常来品茶听唱。一年四季,南来北往,宾客如云。喝茶有益身心,延年益寿,该乡相继获得“中国茶食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喝茶时,陶瓷做的茶壶、茶碗、茶杯难免破损,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先民经过摸索实践,发明了独具特色的修补方法:镶、锔工艺结合,用好看的金属装饰物来掩饰缺陷,在恢复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了观赏性。
金属装饰物常被打磨成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名花异草、珍禽异兽等图案,可让器物重新焕发光彩。久而久之,经过镶金包银的工艺品便逐渐流行,并被当作珍品出售。
郏县金镶玉手工艺的中心词在“镶”字上。在手工艺人灵活的手指间,金、银、铜、锡等金属有了灵魂和筋骨,经过冶炼、成片、冲剪、镂雕、抛光等几十道繁杂工艺制作成型,再经连续不断地敲击、拍打,最终镶嵌于各类器物表层,创作出金镶玉天球花瓶、金镶玉观音花瓶、金镶玉富贵花瓶等作品,明暗交错、均匀圆通,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气息,浸透着历代陶瓷工匠的智慧和心血。
Part.03非遗传承焕活力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在郏县姚庄回族乡,李姓人家是金镶玉制作技艺的传承家族之一。
叮、叮、叮……当、当、当……位于三郎庙村南北主路西侧的平顶山金玉坊商贸有限公司内,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李冰正在錾刻修复一个清朝紫砂壶。
李冰今年46岁,高中毕业后即跟随父亲李听贤从事金镶玉加工。
“这把壶不但线条上的细节精致,而且线条间的过渡做得也好,经过长时间茶水浸润,非常有质感、有温度、有灵气,但壶嘴有一处缺损,买主经过多方咨询后邮寄到这里,希望能够修复。”李冰说,器皿种类繁多,坯胎薄厚不一,使用位置不同,就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钻头、錾刀。
“钻头、錾刀等多由自己打磨。工作台上平时摆放的钻头就有20多种。”李冰说, 打磨一个钻头非常费功夫,“ 有些奇形器皿几年遇不到一件,工具不够用时,我们就互相借用。”
李冰用模具浇制图案
距离金玉坊商贸有限公司不远处是平顶山昊龙金镶玉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立是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他对金镶玉有更深刻的认识:“祖辈干这活儿都是上门,做得慢就可以多蹭几顿饭。另外,慢工出细活,效果好的话,主家还会多给赏钱。”李建立说,现在从事这一行只为了传承、提升技艺,让金镶玉走进千家万户。
李建立在损毁的茶壶上钻孔
李建立的哥哥李建华、儿子李宜霖都是非遗技艺传承人。
李宜霖六七年前到江苏宜兴开店。“宜兴是紫砂故乡,通过金镶玉加工后的紫砂茶具更让人喜欢,生意还不错。”李建立说。
李建华68岁,他坦言,学习金镶玉技艺首先得学绘画、设计,还要掌握刻模、浇铸、起模、錾花、焊接、抛光、打磨、镂雕等技艺。“老话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学习金镶玉全套技艺三年根本不够,纵然学会了,还需要每天坚持练功。尤其是錾刻,每天都得练半小时以上,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知道。”
Part.04“非”入寻常百姓家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带动乡邻增收
“近几年,通过参加各种展会,参加市县创业大赛以及大众创业示范项目评比活动,既解决了资金难题,也提升了企业知名度,金镶玉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几家店常年客源不断。”李冰说。
在位于姚庄旅游区运粮河畔的郏县金镶玉工艺店里,非遗第六代传承人李朋飞正带领技师加工钧瓷花瓶和景德镇瓷盘摆件。“这批货下午必须发往广州。”李朋飞一边质检,一边包装。
店内操作台前,技师谢林英、艾娜娜、尹艳丽正专心致志地加工,包边、打花、沾接、修刻,再经过镂雕、抛光等几十道工序,精美的图案就镶嵌到玉、瓷、紫砂、玻璃等器皿上。“打造的图案多是鹤寿延年、龙腾盛世、孔雀富贵、二龙戏珠、群龙过海等,还有象征着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名花异草、珍禽异兽等,镶嵌于器具后更显得栩栩如生、浑然天成。”李朋飞说。
李朋飞展示龙图案
如今,郏县金镶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港澳台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
“下一步,我们会严守祖训,相互交流,共同提升,努力让金镶玉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国家级非遗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李冰说。(张鸿雨 郭旭峰/文张鸿雨牛智广 彭程/图)
❤❤❤END❤❤❤
监审:王冬梅
审核:董佳理
责编:朱碧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