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1年12月23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關於與「恍惚 (意識狀態)」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恍惚 (消歧義)」。
關於與「恍惚 (意識狀態)」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出神 (消歧義)」。
關於與「恍惚 (意識狀態)」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Trance (消歧義)」。
一位在蘇丹的德爾維希(一種伊斯蘭教修行者)在跳特殊舞蹈時陷入恍惚狀態。攝於2005年
分離性恍惚Dissociative trance德爾菲神諭因其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占卜術而聞名。油畫,約翰·科利爾(英語:John Collier (painter)),1891年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病學ICD-116B62ICD-10F44.3ICD-9-CM780.09[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恍惚或出神(英語:Trance)是一種半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沒有自我意識,或者對外部刺激完全沒有反應(但仍然能夠追求和實現目標),或有選擇性地遵循誘導恍惚狀態的人的指示(如果存在該指示的話)。恍惚狀態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和不經意地發生。
恍惚狀態這一術語可能與催眠、冥想、魔法、心流、祈禱、迷幻藥和意識狀態改變(英語: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有關。
詞源[編輯]
恍惚的現代含義源自早期的含義「茫然、半昏迷或無知覺的狀態或恐懼狀態」,源自古法語 transe意思為「對邪惡的恐懼」,以及源自拉丁語transīre意思為「穿越」、「越過」。
[1]
特徵[編輯]
與通常的清醒意識相比,恍惚具有以下特徵:
高度專注於一個過程
同時非常深度的放鬆
消除邏輯反思的思緒
恍惚狀態可以是有意圖的(例如白日夢中的視覺想像、自我催眠、薩滿技巧)、透過(允許的)外部(心理)暗示(催眠)、對單調刺激的持續關注(例如警覺(英語:Vigilance,心理學術語)、心智專注、性高潮)或透過疾病(病理性的恍惚,以及思緒被特定想法或情緒佔據的狀態)。
除了後一種恍惚,意志和特殊的觸發是產生恍惚的必要條件。就藥物而言,這是非常矛盾的,因為這些藥物通常是有特定用意的。此外,個人的文化或宗教背景對產生情況的類型和深度有決定性的影響。
每次恍惚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意識變窄:感官知覺和個人身份感(自我意識)暫時受到嚴重限制或完全消失。
參見[編輯]
清醒夢
參考文獻[編輯]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Etymonline.com. [2012-11-07].
權威控制資料庫 國際
FAST
各地
西班牙
法國
BnF data
德國
以色列
美國
其他
Id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