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分拣中心 体验临时工生存状况

记者“卧底”分拣中心 体验临时工生存状况

双十一刚过,记者在58同城上投递了简历,只注明了高中学历,吃苦耐劳等字样,14号这天就有一位招分拣员的何经理跟记者联系。加了微信后,他把记者加到一个一百多人的工作群。报名后,晚上6点半到现场集合签到就可以了。

记者:待会呢,我就要去到旁边的这个大仓库里集合,开始分拣员的工作 。我是要一直工作到明天早上的七点钟,工资待遇是161块钱,然后是日结。

到了集合点,只见陆续有男男女女过来签到,不需要任何材料和身份证明。眼前的这些人,看上去并不全是那些我们印象中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当中不少人衣着光鲜,既有刚毕业的职校生,也有刚刚失业的业务员。年龄从“00后”到“70后”,总之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只不过,其中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上班。

临时工 小高:你做过吗?没有。那你怎么想到做这个?我主要看他当天结的,年轻没事,很多都是新人的,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每天都不同的。

天色渐暗,很快空地上就集结了200多人的“大部队”,然后穿上相应的工作服,按照不同的招工渠道排队集合点名。在排队的过程中,每人可以领一张“牛奶券”。接着就有领导过来“训话”。

现场声:一直都是在操作的,中途离岗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不管什么东西,吃的也好,喝的也好,掉出来了,不要拿,放在一边,不要拿,我们会有专门的人去处理。

“新鸡”进笼:充满新鲜感的体力活

夜班开始,分拣中心里灯火通明,大型快递货车一辆接一辆开进开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包裹,几乎要把人淹没,人在这里显得特别渺小。物流园里有两个大型的分拣中心,记者在的分拣中心有两层,中间是传送带,包裹从外面运过来后,会进入传送带,开始绕圈循环,进行人工分拣后,包裹按投递区域和所属公司装车运走。我们3个男的临时工被安排在一条传送带的末端。记者主要负责将“橘红、绿色、黑白”三种颜色的“大包裹”扛进三个专属的隔舱里,如果漏过去,就算“失职”。

现场声:这种是吧?蓝底的,放在这里是吧?那种黑底的是别人。归类在这里是吗?嗯。

这种大包裹里面一般都装有十几二十个小包裹,重量不等,但起码也有二三十斤以上,工友们形象的说这是“大麻包”。记者发现,跟正式工相比,临时工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但因为是“新人”,记者对这样的安排也没有表示异议,就满怀着新鲜感的开始扛“包”作业了。不到两个小时,记者身后的三个隔舱已经分别装满了这样的 “大麻包”和小包裹,堆得像小山似的,特别有成就感。

包裹满天飞 有专人修补破损包裹

刚开始,记者觉得这份工作还是挺新鲜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从来没有做过这么长时间的体力活,记者很快就觉得筋疲力尽了,而且分拣中心里也出现了让那些网购消费者心痛的一目。

记者发现,在分拣中心里,像记者这样老老实实把包裹轻拿轻放的完全属于“异类”。野蛮分拣的现象在记者周围比比皆是。不远处一个70后的临时工老李,就是个“老运动员”,包裹不管大小,到他手里,都可以自由的“翱翔”出去,飞出准确无误的抛物线。最远的可以跨越一条传送带,飞进隔壁的传送带里。一些大型的包裹,砸在地上,远远地发出“砰”的巨响。

临时工 老李:你听他讲,你就死了,我当他面我就丢过去,你不见我在那里飞嘛,我进去密密飞,他也不敢讲我。为什么呢?我不飞,我怎么拿,她还喊我帮她扫码,扫码舒服点。什么都喊我做,扫码舒服点呀。

其实不光是临时工“飞”包裹,正式工飞得更准,更熟练。特别是一些小的包裹,他们扫完码,看都不用看,就随手抛到身后。如果有些抛得不准,就顺势一脚踢进隔舱。而从隔舱把包裹装上车的,通常都是些力气大的“壮汉”,包裹从他们手里直接就能飞进车厢里。所以,随处可见包裹从传送带飞进隔舱里,又从隔舱飞到货车的车厢里,几经蹂躏。

正式工 小韦:你不要偷,不要拿他的东西就得了,这样丢,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不故意搞破坏就得了,这个就是监督你,不给你在里面玩手机。但是那种容易烂的,那种酒啊,你不要抛。

记者发现,包裹破损的情况虽然比例不大,但在这庞大的基数面前,也不难遇见。破损的主要集中在瓜果、洗衣液、饮料酒水的包裹,这些包裹都比较重。还有就是一些家具配件的包裹,因为这些包裹形状都比较奇怪,有棱有角。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无论是分拣员还是快递车的装卸工,都配有大卷的透明胶。遇到破损的包裹,马上把掉出来的东西塞回去,然后用透明胶反复缠绕几圈,包好,看上去轻车熟路。最怕的就是有些液体会漏出来,把纸箱浸湿,这就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了。

如果现场也处理不了,他们会用小车拉走。至于拉到哪里?怎么处理?记者就不知道了。时间到了12点,随着一声警铃,开足马力的机器慢慢停了下来。这是夜班唯一的休息时间,只有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分拣中心给所有工人提供一份盒饭。

记者:两个菜,南瓜,一个是白菜,没有肉,还有一个牛奶券,可以换一盒酸奶,一个面包,就是包两顿了。不吃不行啊,要熬到明天早上的七点。

到了下半夜,旁边的女工趁着间隙,闭目养神,仿佛睡着一样,不过有包裹过来,她又会下意识的拿过来扫码,然后抛进隔舱,让人佩服。相比之下,记者的体力已经完全透支,濒临奔溃。几次想放弃,可一想到,这时候撤退,一分钱都拿不到,太亏了,只能咬牙坚持。

记者:现在已经是凌晨3点钟,已经工作了七八个小时了,现在我感觉到 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手呀,还有背,都是那种酸胀的感觉,因为我扛的都是那种大件麻包。所以感觉特别累,而且还要走动,基本要走三个岗位,我也不懂什么时候能搞到天亮。

记者就这样又苦苦坚持了4个小时,才看到天边泛出白光。

记者:现在天快亮了,包裹也开始变少了。总算是坚持过来了,还有十分钟就可以下班了,真是太辛苦,太辛苦了,数秒等下班。

血汗钱不好挣 多数人不会再来

7点整,传来下班的警报声。临时工们需要签到点名,以确认你完成了12小时的工作。而不远处,白班的临时工们又开始排队准备上岗。在工作群里,记者看到第二天的夜班接龙,很多和记者一起上夜班的名字不见了,但还是有很多新人源源不断地加入。记者用微信联系了几个工友,他们都表示不会再来。随后,经理通过微信给记者转了161块钱,并问记者晚上还来吗?记者默不作声。可能很多临时工都会是这样的反应吧!

作为网购消费者,我们当然希望又快又好的收到包裹。但我们应该看到,快和好的基础,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快递服务流水线,和线上包括分拣员、装卸工、快递小哥等在内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从记者的这一晚体验,不难看出高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快递业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当“以后不会再来”的临时工越来越多,我们不禁要问,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离开了这些体力劳动者,我们的快递业又该如何健康运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这群干多赚少的劳动者,让他们能有保障有尊严的劳动;同时也希望科技的发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带进咱们柳州的各个分拣中心,让流程更加合理规范!这和我们每个人有关,和未来有关。

(本台记者)

编辑:陆妍

责编:王贤

审核:王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

qq如何绑定身份证手机操作步骤
365bet外围投注

qq如何绑定身份证手机操作步骤

⌛ 07-18 👁️ 3990
宝可梦剑盾木炭怎么获得
365bet外围投注

宝可梦剑盾木炭怎么获得

⌛ 07-12 👁️ 647